不读历史会变笨——中国历史小说篇

Author

恕姐

PublishDate

2014-07-21

category

恕姐的书推

柏杨在年轻的时候写了一本很著名的书 《中国人史纲》。我年轻的时候以为又是一本愤青杂文的小论文,就忍着不读,后来忍不住了就读了,读完怅然若失。柏杨写历史的时候是不代入什么感情的,这一点使他在这本书的背后显得相当帅(这可能是我本人的一个奇怪的成见,我觉得男人当学者比当斗士严谨,不容易犯错误)。当你想自我启蒙一下中国历史,但是又懒得去读教科书的时候,你可以读一下这本书。读历史小说一定要有历史基础,这既保证趣味性,也使新手不致于读了邪书走火入魔——毕竟我们都不是初中小女生,不至于读了桐华《大漠谣》就认为霍去病没死吧?

……

……

书单推荐第四辑:

蔡东藩老先生大概是民国时期写白话历朝通史演义的第一人。我曾在武大旁边的旧书摊里,看到过包括他撰写的《民国演义》的全集。编者有些委婉地在前言里说:不算精致,也不算精彩,但敢翻写全集,此胆识胸怀唯此一人(是一个人,不是一个组……)。况历史一笔,留后人参观膜拜。

但是民国时期的学者和小说家总归是比今人靠谱的(这也许是我的另一成见)。大脸师太李汀推荐历史读物,只推荐了蔡先生一人。我想,古人说立德、立功、立言,蔡先生竟一人做完一整件事情,委实不得了。这等著作等身之成就,可以骄傲一辈子。

若我们的同学们中谁能读完二十四史,也算是大功一件,此生可炫耀至终结的一天,无人再敢置喙。

变化万千的方法论

我读书相当杂,但是有两种书我不看,一个是学术超男超女们所出的速成书,《中国十大开国皇帝》、《中国十大窝囊皇帝》、《中国十大荒淫无比的皇帝》、《中国十大差点儿当上皇帝的伪皇帝》什么的……对此我只想说:……泥垢了。历史确实有N种读法,不过这是读过N+M种叙法的人方才有资格用的一句话。我们刚进新手村还是从头开始。读史忌「惰」忌「躁」。

其次是哗众取宠的伪学术。一看一个惊悚的题目,下意识便该反感。有时作者不是读了很多书,自然提炼出一个主题,而是心血来潮拟一个,或者干脆是出版社约一个「一定可以大热」的话题,然后牵强地绑架一切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评价来证明他自己的这个论断,比方说前几年的《中国历史的DNA》。我一向认为研究历史的人应该是宽厚广博的,看了那么多的人物事件,当知道许多事情上的决断之难,人说历史上是非功过说不清楚,徒留怅惘,不是没有道理的。佛教三戒,其一「戒嗔」,「切莫执着于自己的喜怒」,同样的,读史忌「嗔」忌「诳」。

1、拿起今人的解剖刀——最直接的演绎法

我在考研期间总是窝在图书馆偷偷看闲书,那时候我还傻傻分不清楚张宏杰和史杰鹏*,其中一本就是张宏杰的历史笔记小说《中国皇帝的五种命运》,当时看的我很欢喜,有种错觉他修读的是心理学而不是经济。我当时并不知道他已成名,张宏杰完全是一个陌生的名字,平凡而微绕。后来他的《大明王朝的七张面孔》更加著名,再后来……他他他就去上百家讲坛了TAT。这点其实让我觉得很不爽。我是宁愿他保持书红人不红的状态的。人红了容易出事,不一定是你人品不好会出事,也许是围观群众想看你出事。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如孩子般的叛逆。既想要个自己的偶像,又更想看别人的偶像倒大楣。于是在你不红的时候,你满腹的才华会让粉丝为你抱不平「为什么这么优秀的人却不红」,而在你红了的时候,你随便的一句话却有一堆粉丝跑来给你泼粪。为了不被泼粪你只好变成一个反政府的公知,于是这篇文章就歪楼了=。=。

话说回来,我是愿意关掉电视单纯听他讲故事的,宛若最初的最初,在一所普通大学的图书馆里一个普通的理科生偶然翻到一本普通的文史小说,阳光从褚红色的书架上柔柔反射,晃亮书的封面上那个我不认识的名字,一个学院派,但是并不拘泥,一个野路子,但是却淡定雅正的年轻男人。听他讲故事,很安静,不张扬,那一点小小的深度和小小的聪明又恰到好处地结合你那颗小小矫情的小心灵。

史杰鹏的代表作是业内灰常著名的历史小说《亭长小武》

2、站在时空的旁观角度——最简单的是比较法

自从 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 开创了横截时间面的文化比较法,历史开始变得好玩。这个好玩,就是普通的读者开始买账,表示历史这种高居庙堂之上的东西我们历史盲也能读了。这其实是一种废话,黄仁宇在《万历十五年》中说,这本书本来是他给美国学生讲中国历史的引申话题。讲到中国公元1894年了,「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一年欧洲在干吗咧?」美国学生懂的中国历史也许还不如中国普通人多,那么恰如我们学习英文翻译,一句话要问一个课后习题:「这句话我们来看一下,中文句式的前置和后置,跟英文有何不同咧?」就是这么一个比较法,让黄先生成为一个流行文化作家。出了六七本书,现在还在出。而实际上,相同时间节点的文化比较并非从黄仁宇开始,却从他开始流行。

黄仁宇的书(起码早期的书)是三联出品,本不是小说家言、面世伊始就作为半学术刊物的。三联本就是有保障的品牌,《万历十五年》被评为20年中影响中国最深的20本书之一。

3、把奇葩都排给你看——好荡漾的归纳法

缥缈《愤青史纪》。这本书的装帧看起来那是相当的不入时,说仿古,透着一股钱香;说现代,飘出一股土气;说先锋吧,我觉得还不如各大超市的那种10元三本的少儿入门国学读物,直接质朴不装13。但是妙处在于这个作者确实不是个搞古史的,他是个从事投机倒把行业的职业投资人。这样一来,整本书的立场变成了一个博学的商人夜深人静的闲笑磕牙,连那些悲壮的诗词都带了点促狭的意味。当年明月的书大卖之后,各出版社争相出版了许多这种「八卦类历史书」,其实就是变态历史人物的傻叉事件大归纳。这本书虽然浅显,但其内容对于一般读者应该是恰好。并且会超出你对于这样一种身份的作者的预期,现在这本书还在我的书架上,不过我嫌丑,给包上了书皮。

来自现代的阐发与解读

说解构,其实我们很早就开始解构了,那时候还不认识周星驰和《大话西游》。上小学时,班上人手一本蔡志忠的《论语新解》之类,那时年纪小,也知道这历史大儒们都被涮得不忍卒读,大一点看金庸,哎哟这倒霉催的朱元璋,那更倒霉催的乾隆,那最最倒霉催的郑克塽,啧啧啧。历史在我们的世界里,从来就是一个被涂抹过的形象。官方方式涂抹的也好,民间方式涂抹的也好,其实我们心里从来都明白,我们是在看一个个别人想让我们看到的形象和符号。

1、新时代的到来

有一套很著名的书,著名到什么程度呢,有时我去查课,老师在上面讲的唾沫横飞,还有小孩躲在最后一排看《明朝那些事儿》,你去阻止,他还很不爽「你不懂,看这种书长知识!」

……

自从天涯写手 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掀起一股旋风,大家都开始读得懂历史了,以前大家虽然自认为读书不多,但还是能明白《那多三国事件簿》、《麻辣水浒》、《沙僧日记》这样的书就是开玩笑的,而《明朝那些事儿》倒千真万确讲的都是真事。

原来大众需要这个,既要真实历史的厚重熏陶(你不能让我总显得浅薄!),又要流行语境的轻松搞笑(我事实上确实比较浅薄……),你能做到这点,我就花108买你7本盗版书,当做我书柜里最大的大部头,并且在网络上无条件支持你和赫连勃勃大王的骂战。

……

……

曾经有一位历史老师,从报摊上买了一份报纸,拍在讲桌上对孩子们说:历史并不深晦,你看这五角钱就能看完的今天的新闻,即我们正在经历的这些事情,便是历史的真谛。所以历史应是历史盲也能懂得的潺潺智慧,人因读史而明智,古人诚不我欺。

2、为英雄立传

高阳出名可能在于他的《胡雪岩》系列,原来在内地商人重新掀起胡雪岩旋风之前的之前好多年,有一个香港作家就早早为他立过通俗又伟大的传记了!

我有一本高阳的电子书合集,其中把高阳的书分为宫廷系列、商贾系列、侠士系列等。我少年时期读 高阳的《缇萦传》 读得中毒(我就是喜欢侠客重于商人政治家那些……),竟然有人将英雄人物的成长史写的这样生活化、这样真实、这样好看!日后读到同时期香港作家对其评价,深深地为自己年少时的眼光而自豪。高阳其人,不下于金庸亦舒的技巧深度,我对他的评价是当代写通俗演义的一个当之无愧的大家。(其实有时候想想,为什么中国就不能有丹•布朗、乔治·R·R·马丁或者东野圭吾那样靠写通俗小说造福多个文化领域的大家呢?)他今日很有知名度,但并没有达到和其他同仁相似的知名度,深以为憾。

3、来自海峡对岸的隐喻

拿小说来比拟历史,张大春不是第一个,拿武侠小说来比拟历史,倒很有可能是第一个。《城邦暴力团》是他写到中年忽然灵感所至,横插一杠写得的,大概他散文写太多,要写一本好玩的书,表达他对台湾历史的寄托。这种寄托像朋友,就是我很懂你,我可以赞你也可以损你,因为我懂你的那种知交感。我看这本书的时候要查好多好多的资料才能看懂,毕竟我是一个「外人」,有很多的台湾学者甚至政坛人士称赞他这本书写得好,我想是那种自己人的情怀和这种写法的玄妙感让他们觉得很爽。我无权评论,一个看书看不懂要查好多百度的年轻人只能站在线外,隔着历史的隔膜粗浅地感受一下子那种知交之间你羡慕不来的戏谑。

张大春新出的书叫做《大唐李白•少年游》,作为在台湾土地上毫无竞争者的一枝独秀,他倒是想把这条路一直走下去了。台湾文学其实在中国一直占有一块好大的市场,从「无情无耻无理取闹」妇孺皆知的琼瑶奶奶,到广大少女情窦初开时看的床边爱情故事,基本都产自台湾。连色情和暴力文学市场上,台湾文学都占有一席相当大的地盘儿。不过从近些年肆虐的小清新风潮来看,台湾的青年人是不指望还能写历史小说了吧?他们大概都去写青春文学了哈哈哈哈。

大破大立——遵守本质的张扬

自从郭沫若的《屈原》以来,敢借历史之壳写现时代之实的人就一批批涌现,当代的二月河和凌力更是将清朝历史在世纪末普及到一个全民欣赏、全民争议的高度。张扬自己的需索和志向当然是好事,读史明智,写史明志,是从司马迁就开始的事。

当然会有争议,没事。世界上从来不承认中国有夏商两朝,中国就结合天文学、考古学、地理科学把夏商周断代史一一考定,我们要相信国人必然会愈来愈聪慧。你看十年前《还珠格格》风靡之时,有多少人疾呼80后一定会被这样的历史观念误导掉?而十年后,在庞大的穿越、玄幻、游戏小说中,竟然华丽丽诞生一种全新的文体——反琼瑶小说,无数80后、90后最喜欢写它、读它,来为历史和常识正名。

1、这位英雄披的是我的节操

李敖这个人争议很大,他自己又很享受这个争议性的名声,我以前只是偶尔读到他的杂文和某些现场辩论,竟然一直没有读过他的书。其实读过很多书的人,他的人品怎么样跟你没什么关系,但是他写的东西应该还是值得看一看。我年轻的时候激进又幼稚,所以无端错过一批很优秀的名声又很有争议性的人写的书。后来定下心来读他的第一本书,竟是《北京法源寺》。北京法源寺是他少有的小说,又是他出狱之后写成的,他的整个人的思考都体现在里面。一看书的开头就是思想扑面而来的那种深厚感,那种文人的苦涩和侠客的豪情结合在一起,碰撞得惊才绝艳,而在书的结尾一些结论就很生硬。说真的,从一个人写的书中里果断可以看出一个人的性格的成因和走向。

慢慢理解一个大师,可以读通整个时代,就像方舟子始终活跃一样,有时候你不愿意有这样一个人在你身边和你一起生活,但是你却十万分肯定这个民族必须有他。你愿意和一批观点完全相左的人在一起共存,这样你活的充实又骄傲。学问只是学问,已可以所得甚多。

2、原来还可以这样——科幻的写法

中学历史老师钱莉芳在十年前写了《天意》,在十年后写了《天命》。《天意》一向被认为是科幻小说,或者科幻历史小说,还获了星云奖。小说一般两个兴头儿,要么是作者想表达一个理论,要么是作者想写出一个梦幻。《天意》属于作者的一个理念,还是一个梦?我觉得钱莉芳在写的时候,真打算写一个宏大的理念,这个题材她不是第一人,却是第一个铺开得这么广,这么深入。历史科幻唯中国所独有,自尊又自怜,十年前用来获奖简直众望所归不可超越。历史的纹路丝丝入扣,所有的历史谜团全部扣住,是她全部学识的倾注,作为一个文科的女人,全篇逻辑网之衔接竟让人击节叫好。但第一次写著作的女人,一定难免夹带私货,你看对季姜的描写,不用百度钱莉芳的照片也知道,这是她自己的写照,或者,是她的一个梦,所有钟情历史的小女孩都会幻想的与偶像神交一场的梦。

原来还可以这样?当然还可以这样。

如今《天命》小有名气,各种评论非议也接踵而来。十年了,真少女也会变成老女孩,历史科幻如《偃师传说》之类不是没人写过,但将此种文体一以贯之坚持下来做到极致的,唯钱莉芳一人尔。

攻不下硬科幻,始终不算翻身,中国科幻界如今有了平台和资源,距离突围之日却还遥遥无期。在我看来,钱莉芳最大的贡献,不是对于科幻界,恰是对于历史文学界。软软的科幻界从来不缺杂交,历史这个自诩清流高手不断的门派才缺。

3、正负能量的激荡——青春读物的写法

在《那多三国事件薄》之前就有很多年轻的作家写过很多类似夹带私货的作品。我看的最早的这种青春小说当数张佳玮的《倾城》(我原来以为他消失了,最近发现竟是知乎的名人0.0,这个世界,果然是80后在一统天下了……),然后大家就去哄抢小四的《幻城》,再然后就有了上海堡垒和上海绝恋……

这世界上总有许多文人,文笔很正经人品很咸湿,比如说胡兰成,但是也有很多文人,人品很荡漾文笔很严肃,比如亲王马伯庸的《三国机密》,看得我两眼发直,心想他忽然这么正经真是让人不适应啊雅蠛蝶……

同样不适应的还有江南的《涿鹿》,我正在一个心理动荡的年头看了这么一本青春动荡的书,还结合上他那些五花八门的八卦,不由心想「嘿,难怪他写了十年,这情谊与梦想砰然交错,星火飞溅的十年」。有时候我们和时代一同成长,我们看着这个国家长大,地震、贪腐、领土争端、阶级倾轧、灾害迭起。我们看着我们同龄的偶像长大,发福、才尽、吸毒、滥交、丑闻迭出。我们看着我们自己长大,青春渐渐狭窄和灰败,梦想归于平庸和尘埃。我们看着历史上的那些少年,鲜衣怒马,揭竿而起,一呼百应,摧枯拉朽。沧海桑田之后,春风吹过,荒草萋萋,浸透过血与火的土地,袒露着一片无辜而天真的绿色。所以一个小说会有几十个开头,我们尝试从各种各样的角度来阐述我们的友谊与梦想,十年后终于结局的时候,长大了的我们终于知道,挣扎了这么久,开头的那个「我们」终于还是都必须死掉。

永远如此,莫名其妙消耗了的青春和无辜无由血腥了的历史都一样。你看项羽有一个恢弘的开头,可是有一个惨败的结局,秦始皇貌似有一个胜利了的结局,可是那并不是结局,咸鱼才是结局。拜托,我们又不是白痴,长大了当然就会知道,其实每一场传奇,都有一个奇诡明艳的开头,但决不会有HAPPY ENDING的结局。这样看来,我们心心念念的那个最爱的故事,坑掉了才是最好的结局……

4、读者一定比你牛——写网络小说一定要靠谱

2013年有一本新书很火,森林鹿的《唐朝穿越指南》(你看,其实我不混豆瓣,我一直混天涯……),森林鹿是个很有才的小妹纸,其实按照这本书——这个帖子的搞笑程度和有才程度,或者说将搞笑和油菜结合得天衣无缝的程度(一切神贴写手的必杀技),原本是不足以火的。但是那些毁三观的天雷电视剧和电影实在是太恶心人了,于是一定要出个超有文化的草根来拯救地球。

阿越的《新宋》 之后还有灰熊猫的《窃明》,这是两本半架空类的网络小说,我室友阿当推荐给我,我当时用崇拜的眼神望着她——我也读网络小说,但都是在读蜀客和念一这种小白言——我的人生里总是充满这种我撒丫子也无法追赶的人类。

读网络小说的人都知道,当一个作者开始每天几千字的更文的时候,她的读者们也开始了夜以继日的追文和长评。有些评论的深邃和宽广,作者自己都会始料不及,并且有不少的作者,甚至会为读者的评论改变文章的结构和走向。

这里要隆重介绍一下,阿当是我所见过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才女,她是生活两点一线穷极简单,故而脑子容量极大记忆力格外好的那种人物。唐诗宋词诗经楚辞,念了上半句她就能接下半句,还能讲点顺带小典故小八卦,西方的文学史音乐史甚至军事史她如数家珍,那些我从来没搞清楚的那些希腊罗马神话故事里绕口的名字,她都能一一耐心为我更正:是狄俄尼索斯而不是狄俄索尼斯,阿尔忒密斯和阿波罗有关系,和忒密斯则没有什么关系……哇塞,这样一个女字典,简直就是TBBT里谢耳朵和CM里Dr.Reid的结合体有木有!

阿当同学每天在做实验的间隙追文,然后深更半夜回来撩起裙摆坐而论道:

树哇,今天网站上《新宋》新更了2000字,又有好多的读者考据出来作者昨天所更段落的几点错误,作者不应该把那个人写死的,因为史书当中只有一本野史写过这个人的原型是死了,但是野史怎么能信呢,还不如信明朝的***写过的一句诗~不过作者把那个谁写死也是有道理的啦,不然下一个典故这个人还活着的话另外一个故事就没办法再圆下去……所以……

阿当宣布「所以」的时候我正在看TBBT,咬着酸奶勺子流口水傻乐,另一个才女室友阿天正在玩跑跑卡丁车,鼠标坏了就用DELL的小红点杀L2驾照,床上小桌抖三抖,酸奶都快泼到床单上去了……

阿当寂寞地看了我们一眼,还是把「所以」说完了:「所以你们这两个没文化的人,一定要多读点书!」我嗯嗯连连乖乖点头,心想这网文作者真是倒霉透了,有这么一帮挑剔的粉丝。过了两天再一看,居然还出了三本,《十字》、《权柄》和《燕云》,据说今年还没写完,估计会坑掉,大约因为作者自己被自己纠结到精神分裂了。在我庞大的网文文件夹里,这两本书是高山仰止,因为从TBBT里回过神来的我真心知道,它集合了一个可怕作者的可怕阅读量和肚量,还有无数像阿当一样博学的网友,他们强大的集体智慧。在这个牛鬼蛇神、泥沙俱下、抄袭蔚然成风、三观各种不端的网文世界,我对这种根正苗红的考据派网文,表示由衷钦佩。

还有哪些历史小说是我没有推荐的?哈哈哈,也许你会说熊召政的《张居正》、王梓夫的《漕运码头》、徐兴业的《金瓯缺》?是的,当然还有好多。我们多么幸运,作为中国人,有这么古老绚烂的历史供有才智的人们驰骋和泼墨,还有好多,在你或者别的年轻人笔下等着被发掘和创造。在一个合适的年头里偶遇了一本好书,是只属于你一个人的幸福,而将这幸福与其他人讨论共享,最终会变成一段满溢书香的情谊。

阅读原文

闽 ICP 备 2021009779 号 - 1 | Copyright © 2020 华丽 | Powered By Hu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