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 | 近期读书摘抄 01

Author

华丽

PublishDate

2020-04-13

社会主义的哲思

  •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回答了科学社会主义的思想理论渊源是什么、社会主义何以能从空想变成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为什么必然会到来、未来的理想社会究竟是什么样的等问题。
  • 追求社会主理想,需要深刻理解启蒙价值理念的历史意义,肯定它使理性、正义、平等、人权、民主这些理念深入人心,推动了人类社会政治文明的进程。
  • 进行社会主义实践,要警惕启蒙悲惨结局的重演。要防止社会主义只是作为理想,作为少数人通知多数人的意识形态,成为特殊利益集团获取利益、维护统治的工具。
  • 只有让理性、正义、公平、民主真正体现在日常社会中,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得到实现,执政党才能真正获得执政合法性。
  • 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其一,他们不是作为无产阶级利益的代表,而是代表所有人的利益,不想首先解放某一阶级,而是想立即解放全人类。其二他们和启蒙学者一样,企图用理性原则改造社会,建立真正理性和永恒正以的王国。不同的是,这个王国一定是非资产阶级王国。资产阶级世界也是不合理、不正义的,应该与更早的社会制度一样,被丢到垃圾桶里去。其三,他们相信偶然的天才人物的作用。一切都是偶然,一切依赖天才。真是异想天开,也是傻得可爱。
  • 如果只是指认空想社会主义的空想性,就不能全面估量它的意义,尤其是不能看到它激励了当时人们的抗争,改善了劳动阶级的条件,推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 进行社会主义实践,过于强调社会主义的理想,急切地实现社会主义的目标,有可能陷入到对社会主义的空想之中。
  • 直至今天,也有把社会主义空想化的倾向,只不过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它表现为,把社会主义想象得无比美好,认为既然我们自称是社会主义国家,就应该什么都好,就应该马上显示出优越性。
  • (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众所周知的界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既表明了社会主义的最终理想: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共同富裕,又有实现理想的手段,或解决现实的方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
  • 传统并不代表全都是落后,当一味否定传统成为常态时,就隔断了历史的延续和传承,就陷入了形而上学之中。
  • 坚持唯物辩证法认识社会、认识历史,就要看到事物的联系,即它们的矛盾,它们的运动,它们的产生和消逝。人类社会的发展是动态的,每一个阶段都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每一个阶段都有其产生和灭亡的过程,每一个阶段都为下一个阶段提供前提。
  • 直接促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的是两个伟大的发现:一个是唯物主义历史观,一个是剩余价值。
  • 人们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的总和,成为社会的经济结构,它构成社会的现实基础。
  • 社会主义要从空想变成科学,必须注重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注重根据生产力发展调整生产关系,根据经济基础变更调整上层建筑。注重考察阶级对立的推动作用,站在代表社会前进方向的阶级立场上。
  • 对待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一味批判是不够的,不分青红皂白地将其否定,也是不够的。只有穷根究底,洞穿其背后的秘密,才能增强理论的说服力。
  • 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科学,也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建设不会走弯路、错路,每一步都会走得很正确。科学社会主义,实现的只是理论的科学化,不代表现实道路的科学化。那种要求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对接下来的每一步,都作出明确指示的想法,无疑是天方夜谭。
  •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是科学的,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它使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方法,而不是某些根骨不变的原理。是因为它不是致力于批判原有的社会形态,也不是致力于设想未来的理性社会状况,而是着力于审视客观的历史经济过程。
  •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的科学性,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观察中,必须坚持两个向度,一个是美好的主观愿望,一个是客观的历史进程。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是在资本主义世界环境中开展的,它需要正视周围的资本主义环境,考虑如何在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进行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
  •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要防止社会主义被资本主义所同化,走趋同于资本主义的道路。为此必须谨防资本主义逻辑对全社会的渗透,使资本逻辑只在经济领域发挥作用,坚决抵制其在政治领域、社会领域的渗透。
  • 社会主义必然实现,是人类社会基本矛盾所决定的。
  • 社会主义必然会实现,是因为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存在着固有的、无法解决的矛盾。而其中,最基本的矛盾,就是社会化生产和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
  • 判断是不是无产者,不是以他有多少住房、存款来定的,而是以他是否占有生产资料,是否从事雇佣劳动,是否是劳动工人来定的。
  • 以商品生产为基础的社会,人与人之间的社会联系,是通过交换自己的产品来实现的。商品生产者生产商品,不是为了自己使用,而是让别人来使用,他只是为了获得交换价值,或者说获得货币。能否卖出去,不取决于他的勤劳,而取决于对方的需要。一个人呕心沥血,生产出精美绝伦的产品,可能会因为根本无人需要,而被弃之敝屣。他的劳动价值,偏偏要通过劳动产品有人购买才能获得证明。不是生产者支配产品,而是产品支配着生产者。不是人决定物,而是物决定人。
  •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实激发了人的潜能,激发了社会的活力,但它却让社会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摆脱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是走出社会困境的必然选择。
  • 大规模的生产,带来的是生产过剩、供过于求、市场盈余的局面。结局只能是,一边是生产资料和产品的过剩,一边是没有工作和没有生活资料的工人过剩。尽管产品是过剩的,它也不会平白无故地给消费者,因为产品是商品,必须通过购买才能获得。
  • 生产力归国家所有不是冲突的解决,但是它包含着解决冲突的形式上的手段,解决冲突的线索。我们必须看到这个线索,看到这个手段。让生产力的属性,不再归属于资本家私有,而是真正地归属于社会。使生产力的发展,服务于社会中的所有人,而不仅仅是拥有资本的少数人。这正是社会主义的事业。
  •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必然性,首先要认识到,社会主义必然到来,不代表马上就会到来;不是说必然实现,就是马上实现。还要认识到,社会主义是历史的产物,社会主义必然到来,是客观历史进程推进的结果。
  • 正确理解社会主义的必然性,当然也不能只强调必然性,而忘记社会主义的实现,是客观必然与主管奋斗的结合。
  •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归根到底就是,引入资本逻辑来发展社会主义的三十多年。我们不能无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对当代中国的影响,不能否认资本逻辑在中国的存在,不能看不到资本运营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改革开放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生产日益走向社会化,但改革的成果并没有实现共享,生产的社会化,并没有同步带来产品的共同享有。
  • 改革是以市场化为基本取向的,尽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解决了关于社会主义只能搞计划经济,资本主义只能搞市场经济的固定模式,但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在现实中并不是结合得完美无缺的,因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价值取向并非完全一致。
  • 明显的事实是,生产关系的调整相对滞后于生产力的发展,这必然导致社会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里,阶层之间的流动有固化倾向,甚至形成庞大的、固定的特殊利益集团与大多数人民群众之间的尖锐矛盾,而且这种矛盾大有不断加剧之趋势。
  • 要认识到,当代中国出现的问题、困境不是社会主义本身的问题,而是社会主义制度不够完善所导致的。
  • 以社为本的发展方式,则要求根据人的真实需求,以人与自然、资源、环境的和谐,以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以及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目标,进行有计划的生产与再生产,最终实现社会财富的人人共享。
  • 资本主义社会形态的矛盾解决了,社会主义社会也就实现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包括它的矛盾,为社会主义的到来奠定了基础。
  • 本来,在生产的过程中,人为了实现人的真实需要而生产,人是根本,生产是手段。但生产的机器可能会无法停下来,它不再服务于人,而服务于资本的扩张。资本利用了人的需要,不断刺激出虚假需要,进行扩大再生产。不再是人利用资本,而变成了资本利用人。
  • 有计划的社会生产,不仅消除了无政府生产导致的对生产力和产品的浪费与破坏,而且还会消除少数人及其政治代表的穷奢极欲的挥霍,从而节省出大量的生产资料和产品。
  • 有计划生产的主体,是所有劳动者、所有社会成员,而且其能力、意识、素质均得到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在计划经济实践中,主体成为中央集权的国家、行政机构,成为少数政治领导人,显然是有问题的。
  • 如果社会断绝了某些弱势人群的机会,使其只能继续维持贫苦的现状,使其看不到成为社会精英的希望,那么这个社会就是有阶级的社会。
  • 恩格斯所说的国家消亡,其实是作为阶级统治的工具,作为剥削阶级的组织,作为某个阶级的国家的消亡。它表明的是,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国家或者说执政者,都将会面对「立场」的问题。执政者要求选择,到底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才能更好地维系合法性。在阶级不存在的情况下,国家或者说执政者,就无需再去选择。它就从某个阶级的代表,变成了整个社会的代表。
  • 这个「新国家」或者说「新机构」的中心任务,不再是保证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的统治,而是对事物进行管理,对生产过程进行领导,以保证社会中的所有人能够共享财富。
  • 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能不重视生产力的发展,因为社会主义建立在生产力充分发展的基础之上。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具有历史普遍意义的社会主义,而是属于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必然会有民族特色,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表现出强烈的民族倾向,作为一种凝聚力的思想源泉,为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所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服务,这无可厚非。
  • 用社会主义服务民族复兴的事业,有可能会让社会主义成为形式而不是内容,成为一种意识形态的宣称而不是实际践行的理念。也有可能在中国特色的名义下,硬把本来不是社会主义的价值说成是社会主义的,肆意地把任何东西都纳入到社会主义中来,使社会主义的价值追求成为众人质疑的目标。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把改革开放作为必由之路,把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内在要求,把共同富裕作为根本原则,把社会和谐作为本质属性,确实补充了社会主义的内涵,探索出社会主义理想实现的道路。

每个家都该有主人的样子

  • 在孩子还小时,开放式的客厅、餐厅很符合我们的需求,除了让空间感变大之外,也可以随时查看孩子动态。低龄幼儿对隐私的需求不大,远不如时时刻刻父母的陪伴。
  • 空间的大小并不是生活是否舒适的唯一条件,找到安顿自己的生活方式才是。人有时候必须认清自己手中拥有的资源,了解想要过的生活,才能通过房子这项硬件来完成理想的生活形态。
  • 实际上,我和屋主一同设计、规划的其实是他们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久远的人生。
  • 每个家都应该有主人的样子,它理当和你的人生阶段接轨,呼应着你的需求,呈现你自己的样貌。而不是为了迁就某种风格,或者空间限制,反而生活的别别扭扭的。
  • 你是否仔细思考过自己的生活习惯?对什么东西有着无法妥协的执着?
  • 满足当下的需求很重要,然而它会随时间而有多变动,如果能在此之前就做好计划,居家空间就能更贴合你人生的每个阶段。
  • 要让格局切合自己的需求,第一步便是依照家庭成员生活的需要修正配置。我们一直重复提醒要清楚自己的需求,这样才是人住房子,而不是房子住人。
  • 因为玄关少有开窗,缺乏自然光线,因此加装壁灯也能满足实用需求。有时晚归,看到入门处留有一盏未熄的灯,心里便油然升起一种温情,这是自远古以来人类脱离黑暗的心理暗示。
  • 五岁以下的小朋友其实用不到游戏房,他们非常依赖父母的陪伴,还不懂得隐私为何物,所以父母在的地方才是他们的游戏空间。
  • 当卧室的功能越完整,可以舒舒服服窝在卧室的时间越长,留给家人的时间就越少。
  • 建议将阳台大部分盆栽做悬挂式处理,留少数大型盆栽放在地面上,这样打扫时会比较方便省力。
  • 选择把钱花在可以带走的东西上,对于租屋族或有售屋打算的人而言都是很好的方式。
  • 老人和小孩很像,需要常常看顾,在设计上也要将安全性放在首要的位置。

读库2000

  • 有些事当你承担一定责任的时候,能解决赶紧解决,不能解决的赶紧解释。
  • 白岩松:以读者的身份来说,读书其实是我最快乐的时光。
  • 当其他的艺术形式越来越泛滥的时候,单纯的文字写作反倒会越来越永恒。
  • 不管是游戏、影视剧还是书,本质上都是被专业、精心处理过的信息,不管是质量还是密度,它的智慧含量的确会很高。
  • 一定要珍惜自己可以专心致志不受打扰地干活的时间,这样的好日子没几年。
  • 我们不要看一个人口头上遵循什么,崇尚什么,那都是虚头巴脑的概念,真的落到实处,观其颜察其行,「知行合一」彻底是一句空话。
  • 不管怎么变,你的核心能力得有,浓缩新闻事实的能力、写作的能力、提问的能力、表达的能力,只要这四个能力特强,当十五年后互联网成为传统媒体,有了更新的媒体的时候,你依然能混。
  • 要具备在中小型动乱中正常工作的能力。
  • 我们现在的每个人,可能不自觉地把自己当成一部纪录片来对待,坏处是你时刻在计算,时刻在顾虑别人的反应,你相信这在某种程度上不是好事。现在有些做得非常漂亮的人,已经可以非常娴熟地运用话术,非常娴熟地操纵现在有的新媒体,非常成功地操纵舆论。我们每个人自觉不自觉地也在这么做,坏处就是每个人都活在别人的眼光和评价里。
  • 小孩子学(编程)你关注他是不是学的思维,至于是什么语言、是什么工具其实无所谓,数学也可以,数学也是练编程思维。
  • 如果做出了选择,最好是把自己的生活解决掉再去考虑梦想、热爱。
  • 当你狂热的时候,要知道你应该有冷静的那一面;当你冷静的时候,最好提醒自己一下,你欠缺了狂热。
  • 只要意识到这些东西有做出来的必要,又没有人做,我们就有动力了,就想办法去组织,去做。
  • 一本好书我觉得包含三个层面的价值:一是呈现事实本来是什么样子,二是呈现事情应该是什么样子,三是呈现事情最好是什么样子。「本来」「应该」和「最好」。
  • 我的确总是股东其他人去记录自己的智力活动,不管是木匠怎么设计一把椅子,为什么把椅子设计成这样不是那样,厨师怎么组织一桌菜,为什么上这道菜补上那道菜,食材从哪里来,处于什么考量,等等。
  • 第一,不管有多大的难处,不管你是什么身份,不要在内心去依附别人。第二,尊重专业和技术。
  • 一个好记者,总是本能地敬畏事实的复杂。「绝不成为放大悲情、消费苦难的帮凶,我们更大的目标,是引起全社会对一些议题的关注。」
  • 你习惯干什么是经,你能干什么事纬,经纬的交点就是你的立足点。
  • 一本好书,它不只是提供这些有趣而无用的冷知识,它背后是一种结构、一种逻辑,或者说贯穿下来的一股气。
  • 防卫严密、规划整齐、设施完备、屋宇精巧,这是民堡聚落的共同特征,反应出当地人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忧患意识:警惕外敌,对自身生存空间持有强烈的不安全感;同时渴求安居,憧憬幸福,保持着对生活的信念。
  • 在堡子里,戏楼和庙宇都是不分家的,戏楼通常都修在庙宇的对面。祭祀神佛,是兼具宗教仪式和娱乐庆典双重功能的社会活动。
  • 文化艺术是依附在物质基础之上,精神享受是次于物质开销的。
  • (《好花枝》的《题词》)我们非常熟悉,但可能不会好好去端详,因为缺乏足够的陌生感。
  • 修齐治平的理论,放在今天并不通顺,因为家是私人空间,国是公共领域,两者分开为好。
  • 很多诸侯是很早就存在的,他们的支持,正式商汤、周武王的革命资本。所以天子最终也只是要求他们承认自己的权威而已,并没有办法剥夺他们固有的土地。
  • 即使是征服那些较为富庶的土地,高明的专制帝王为了更快稳固对新征服地区的统治,也常会选择善待那里的人民,而不许自己的老臣民摆出一副征服者姿态,对之任意欺凌。
  • 我们希望一个孩子「乖」,肯定不是为了这个孩子好,而是他乖了,他听话了,就方便你的管理,你就省事儿了。
  • 「不要输在起跑线上」这是我每次听就特生气的,原因特别简单,我们都是试图用一个工业化的方式量产孩子,让这个孩子无限达到你质检线上全优的标准。
  • 孩子睡得怎么样,状态好吗?睡得好、拉得好、精神状态好就够了,你别太在于表格。
  • 一个人应该有主动意识,我喜欢、我认可的东西我要主动去追求。
  • 本质上讲,相亲不容易成功,是因为人在这种情境下特别容易表演,表演一个不存在的自己。
  • 谈恋爱时,对方的问题不是自己的问题,你还是个投资人的身份,因为放弃的成本很低。但结婚后,即使对方特别烦人,双方的问题也是你的问题,你会开始主动解决,也会发现这些问题也没什么大不了,两个人可以过得挺好。
  • 「我们多努力,你看到了吗」这句话特别丢人,千万不要说,一个足够努力的人根本不用说这句话,别人都会尊重他。真的需要说出这句话来维护自己的时候,一定是你已经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了。
  • 尊重对方的时间,也尊重对方拒绝你或者不认同你的权利。
  • 做一个精神胜利者,假设自己现在什么都有,想干什么干什么,在这个基础上,你会做什么选择。再退回来,你会发现,虽然你不是什么都有,但想做的事依然能做。
  • 静照是一个相对于动态影像独立的世界,每一张静照都是一个解放的瞬间:它超越了演员的表演、花里胡哨的角色和外形,留在影像的历史当中。
  • 静照不是古董,反而可能是这个时代性需要的。静照代表一种具有研究性和反思性的生产方式,有可能打破当前这种碎片化的、喂养式的媒介的包裹,让人重新夺回审美判断力。
  • 医学领域甚至其他领域的一些现在技术,如果不知道它们的研发过程,不知道那些前辈在探索时犯过的错误、栽过的跟头,以及种种挫折,直接跳到后面去看结果,可能不会觉得有什么敬佩的感觉,甚至可能因为不了解技术细节,产生一种排斥或者拒绝的心态。
  • 客观检验让医学摆脱了人的主观性,检验结果和检验的人是谁没有关系,跟你持有什么见解、什么认识没有关系,即使你本来是反对这种理论的,只要照着这个检验步骤做,同样还是会得出这个结果。所以现代医学不是一种依赖于人的看法或者文化背景的知识,而是自然界真实的客观存在。
  • 如果从科研角度看,「523工程」其实有两个成果,第一个成功是从黄花蒿里找到了抗疟成分,第二个成果是证明古代记载的几千种治疗疟疾的药物全都没有临床意义。
  • 仅仅是实验对象不知道吃什么药的,术语叫单盲试验;操作人员和实验对象双方都不知道患者吃的是哪个药,就叫双盲试验。现在医学对药物疗效的检验,就是这么苛刻,也正因为苛刻,如果药物能通过检验,那就证明真的有效。
  • 图书不应从属于治愈系,而是引导读者走出无病呻吟、因小失大的灰色地带和绝望深渊,深切体会到人生的苦难与困境,再对自己的伤痛和疲乏翻个白眼或做个鬼脸,更有力地前行。
  • 所谓爱,就是可以让你所爱的人按照自己的意愿做出抉择。但这个「自己的意愿」是「你自己的」还是「他自己的」许多人并不愿分清楚;在爱的裹挟下,许多人甚至到了不愿、不敢说出自己意愿的地步;当「你自己的」和「他自己的」意愿产生冲突时,又如何打着爱的旗号进行取舍和忍让。
  • 是的,我们喜欢一个人,往往是因为他合乎我们对他的期待。但是仅仅满足你的期待就可以了吗?不能满足你的期待就不可以吗?
  • 家人之间的悲情秀、恩情秀,触及了我个人认为最要不得的一种品质:市恩。那「恩义」来做交易,对理所应当的分内之事的过分强调。
  • 只要不是突破人性底线的原则问题,就不应该只允许一种答案。而对于一个具体的孩子而言,只要做出选择,就是百分百、而不是各占百分之五十的事儿了。
  • 一个相对理想的社会环境里,一个孩子受到的影响,会来自三个方面:家庭、学校、社会组织。
  • 所谓自由,就是你只有在承认他人也拥有自由地前提下,你才会自由。如果认为自由就是为所欲为,别人都要顺着你,这不叫自由。只有在学校里,你才能体会到我有自由,别人也有自由,如果让各种不同的自由共处。
  • 做还是不做,责权利划分清晰,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需要什么条件,什么时候完成,如何评估验收,回报怎么计算、如何支付,诚实地说出自己的想法,也倾听对方的诉求,清楚自己应该得到的,留出讨价还价的余地,做出妥协退让的这种,或者打不成合作共识、清爽麻利地一拍两散。
  • 多面对面、肉体对肉体地拜访一些神交已久却素未谋面的有趣人,不要只是满足于朋友圈里了解行迹,有事要办才打个招呼。不带什么目的的会面闲聊,或是几块沉默的金子无聊坐一会儿再一拍两散,想想就很期待。
闽 ICP 备 2021009779 号 - 1 | Copyright © 2020 华丽 | Powered By Hu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