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不可思议——那些不可思议的女人写的好书

Author

恕姐

PublishDate

2014-07-22

category

恕姐的书推

读大学的时候很喜欢听电台,有一个电台(不记得频率了)总是在中午放一个节目叫做《美女美文》,我觉得那个节目放到后来冗长又牵强,王安忆或者毕淑敏的书被读成新华社通讯一般的段子,实在让人无语。但是这个创意却根植我脑海,在我下笔时第一个跳出来卖萌般地说」写我吧写我吧,写个关于女作家的书评吧~」

最刚开始写书评是受了一个女作家的影响,她叫麦小麦,我不喜欢看她的畅销书,却喜欢看她的书评。

那这篇文章的题目叫做《生命的不可思议》,这是在致敬一本书,台湾著名的翻译家和哲人,胡因梦女士写的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

书单推荐第五辑:

信仰

女哲学家中出了很多神人,或者说女哲学家基本上都是神人……现当代最逻辑的女哲学家有两个,汉娜 · 阿伦特和西蒙 · 德 · 波伏娃。很可惜这两位大儒如今被提起来还是有不少粉丝津津乐道的点是她们的绯闻八卦和爱情传奇。不过顺便的说,海德格尔和萨特也确实是相当值得推崇的两个哲学家。

书群里最早以虔诚的方式通知汉娜 · 阿伦特的《极权主义的起源》 有了三联出品的中文译本,我跑去书店看价格,被吓回来,再去,再摩挲一遍书脊,再彷徨两天,如此反复,终于买下来供于案上,像小孩子攒了一个月的零花钱终于买回那个最值的航模。我不赞同她的某些观点,但却迷恋她的人品——一个因反动坐了十几年牢狱的女人爱了一辈子的老师恰是**最原始的拥护者,那么这一本书《极权主义的起源》需要多么强硬的逻辑和深刻的通透才能写出?汉娜 · 阿伦特的传记叫做《爱这个世界》,我第一次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几乎要落泪。这个世界上有太多人不明白,一个人会愤懑、会痛苦、会反思,只能因为爱。爱这个世界,才会痛得辗转反侧,真是」知我者谓我心忧」。爱是信念,超越对错,一个有信仰的人是多么强大可怕,连敌人也会动容。

在我十八岁的时候,有一个很勤奋的时期,天天在图书馆读长篇名著。那时候好朋友小船在旧书摊上淘到一本西蒙 · 德 · 波伏娃的《第二性》,蓝色封面、80年代所出、只有第二卷的那一版。她只花了4元钱便收入囊中,兴奋异常,兴奋过后,强烈推荐给我读。我花了一个月把这本书读完,每天在灯下读到手脚冰冷身体抽搐,只觉得怎么会有一个女人把自己的同类读得这样透彻。读完的那一天,只感觉我的肉身依旧在时代中行走,灵魂却一夜长大。

出全文两卷装译本竟然是2010年的事情了,我终于有幸看到全本,此时我已懂得从阅世的方法论、从学术研究的方向、从论文写作的思路、从作者的思想承继等诸多方面来系统研习推敲一部著述,但是却再难找回初成年时的那种强烈的心灵震撼。我在等待出更好的版本,与此同时我更感激这个世界,在生命的漫长喧嚣中,曾有那么一瞬间,让你看到这世间人情骤然通透,时间停滞,一切阴谋和悲剧都无所遁形,四下阒寂,神静八荒。

这两本书在我国都早早地有了非常好的译本,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人生

齐邦媛的同龄人基本都处在一个写自传的年纪,写的自传也是井喷期。而说真的民国后期那个时代的人的自传我只推荐两本,男作家高尔泰写的《寻找家园》和女作家齐邦媛写的《巨流河》。自传类第一药效是还原历史,第二药效就是还原人性,历史和灾难扭曲了人性便是扭曲了人性,没必要美化,倒过来看,人性本来就是低劣的,也没有资格怪罪到历史或者灾难头上去,或者企图粉饰某些人来获取某些今人历史盲的同情。感谢我们国家20世纪波澜壮阔的发展史,让这么多国内海外的有点年龄的人都开始写传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但凡经历过某些特殊年代的,各种混淆概念哭卖同情……其实在我看来,一个人的自传当中应该有两个最明确的主题:

  • 所有的悲剧都是个人性格和时代的巨大碰撞,读懂了时代的人不会将时代的悲剧怪罪到某个人,只会衍生出对整个人类的大悲悯。

  • 一个人的一生,一定是有爱,有恨,有苟延残喘,亦有崇高希望,任何人的一辈子都是值得敬畏的,不值得炫耀的,对自己人生的丝丝反思才彰显着人格的深刻。

自传最是符合了那句话:从书可以看见人。这两本书都是书群里的网友推荐的,我十分感激。相比之下,张鸿的《鸿Swan——三个女人的历史》最近也很火,大概暗合了某些欧美口味,反正我是不喜欢的,不喜欢的原因好多网友都讲过。

奥里亚娜 · 法拉奇《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是我的偶得,在一个想不到的隐藏在食堂夹缝里的小书店上四折购得的特价打折书,美中不足是每页纸旁边那些编者画蛇添足的注释,半是介绍作者半是书评(21世纪初的时候这种排版方式很流行),实在是很讨厌。因为买得便宜,回来我很高兴,包上书皮来来回回先翻了三遍。在我们自己的生活当中,也不乏在遇到重大事件的时候,这样自己拷问自己、自己说服自己的经历,如拉锯般的精神纠结往往会把一个人的肉体都陷进刻骨的痛苦里去。而当一个以逻辑思维著名于世的女人把自己的心路与这个世界的种种拉扯糅合、分析条捋的时候,我只有一个感觉——这种剖析心迹与三观的书一个作者一辈子只能写得一本,写不了第二本,因为太伤神了,伤神且伤身,我兴高采烈地去读,读完只有遁世般的沉默。

法拉奇是一个传奇的意大利战地记者,被誉为二十世纪的新闻采访女王。她没写什么自传,她就写了几本充满痛苦与思辨的自传体小说,我看这本小说之前,认为是时代和学识造就了她传奇的生平。看完这本小说之后,我猜想,真正的传奇,不是一个人的文字和见闻可以感动一些人,而是她怀疑自己、拷问自己、毁灭自己的一刹那,在无边的黑暗里迸发出的闪亮光华。

在整个人类的历史上,真正的传奇,说穿就是一个字:痛。一个根本没痛的人,名声再盛,也不是真传奇。

生活

最早向我推荐孟晖《花间十六声》 的是一群喜欢汉服文化的年轻人,他们重典故、重考据,所以研读一些正经学者写的东西,孟晖写完《花间十六声》又写了《潘金莲的发型》,都是经典。这种书是补充书籍,你读此书必然要去查阅诸多诗词和典籍,却只觉得好玩,并不学术得诘曲聱牙。

我的书架粗粗分为三格,学术类是正经书,包赭石棕紫深色书皮;小说类是阅读品,包红橙花色热闹书皮;八卦类是休闲书,包浅绿淡蓝轻型书皮。黎戈的《私语书》郭良蕙的《青花青》毛尖的《永远和三秒半》柏邦妮的《老女孩》孟晖的《花间十六声》 这种,就属于八卦类,八卦可以怡情可以博采可以长才。

这是个最坏的时代,安意如之类早已被扒皮,却冠冕堂皇卖到畅销;这是个最好的时代,真才女亦名扬于世,不至明珠蒙尘。扬之水是江南人,却被封为京城三大才女之一,她的原名叫赵丽雅,一直寂寂做图书编辑,写过最著名的书是 《终朝采蓝》,这种书摆过就是风雅,是学者写的学者书,要读过好多书才能开始读,不认真读会完全看不懂。

女人的生活应该干什么,你当然可以说应该烘焙,应该育儿,应该瑜伽,应该化妆,这类书也确实充斥我们的读书市场,但偏偏就是有那么一小撮不合作的女人,既不跟你男性化地谈政治家国,也不跟你女性化地谈购物心经,她们不过素面朝天地、不问世事地坐在角落里读书写心得,你要去插嘴跟她聒噪,她也就微笑谦和诚挚地跟你清谈学问,谈到你自惭形愧,自觉退下,只剩高山仰止。这种」消极的倨傲」姿态很令人心折,恰似写《管锥编》时的钱钟书,是这个时代不沾尘嚣的一泓清泉。

世情

美国电影《电子情书》是书信体小说《查令十字街84号》的致敬之作,其中男主角说男人必看的电影是《教父》,女主角说女人必看的电影是《傲慢与偏见》。这句台词在之后反复被人引用,说明这句话某种程度上说得很到位。

与勃朗特家的姐妹不同,简 · 奥斯汀的小说没有恣虐的想象或者极端的性情,她的通俗小说具有普适性,我个人很喜欢后来拍的电影《成为简 · 奥斯汀》,与经典电影《傲慢与偏见》并列起来看别有一番风味……《傲慢与偏见》 的主旨不过一个,因为你有傲慢,所以我有偏见。仔细想想,这世间事,不过如此。

有朝一日我的小孩问我,为什么大家觉得女人都写不出好书、当不了政治家或者哲学家?为什么大家都觉得砖家叫兽精英公知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为什么为富一定不仁,官官一定相护?我一定露出神秘的微笑,介绍给她一本外国女人写的著名的通俗爱情小说。

人们的逻辑其实简单得就像孩子,你看不起我,嘲笑我,嫌我穷或者嫌我丑,好,那我就不跟你玩了呗。亲爱的,这人类的道理就是这一个,因为你对我傲慢,所以我对你的偏见理所应当。

主观原因,我一点不喜欢张爱玲。准确地说,民国时期的才女我只惊艳萧红一人,惊艳一词,只能用于家世和教育堆砌训练不出来的灵气和天赋之上。中国古往今来出了那么多的才女,世人看到的,也不过都是她们的爹、她们的男人或者男人们、以及她们的兄弟子侄什么的。

但是今人中,有一名才女是例外的,李碧华。写作手法和故事架构均个人色彩浓厚至过目不忘的才女。感谢上苍,她不是三毛或者亦舒,在那样的一个年代、地点和圈子,世人竟然不太听见她的八卦。

我一向认为,写书一本好一本坏,让人看不出来是在发酒疯还是找了代笔的,可能是可爱的作者,比如」邵氏创作组」之类……而每一本书都发挥稳定有保障,没有一本书低于读者预期的,则绝壁是优秀作者。李碧华的书每一本都很经看,鬼气森森,要穿越有穿越,要架空有架空,又很好拍,拍出来的也都是经典,不是厚重的那种经典,而是剑走偏锋,奇幻突兀的那种经典……挂上大陆神坛的是陈凯歌的《霸王别姬》,***是陈果的《饺子》,神片是徐克的《青蛇》,成龙的《神话》更早的未出名的版本是张艺谋拍的《古今大战秦俑情》,脱胎于她的穿越小说《秦俑》。不说鬼神,好像就不足以表现人生一世的荒诞和落寞;不说转世投胎,好像就不足以表现那一场大悲剧的注定和永恒。

我最喜欢的是罗卓瑶的 《潘金莲的前世今生》,王祖贤演的。那么多解读潘金莲悲剧故事的说法,我觉得她的故事讲得最透彻。片子是经典,书也是经典。越读越痛,越痛越读。

本源

少年愤青基因发作的时候我当过龙应台的粉丝,随年龄增长我性情大变……等到了她的集大成之作《大江大海一九四九》出品之后,我对她的感情却由粉的极端几乎走向了黑的极端。幸好她出了几本女人书,《孩子你慢慢来》 是母性,《目送》是孝之顿悟,《亲爱的安德烈》亦师亦友。这些感情充沛正常的女人书恰好地修正了她攻击性荷尔蒙过分旺盛的形象,绝对加分。

我喜欢那种犀利的浓情与凉薄,」我们在这世上纠缠几十年,不过是为了目送你们越走越远」。这是惆怅断肠的真实,与纪伯伦」孩子由你们而生,却不是由你们而来」完美呼应。杂文家追求的,不过是真实。反对的人们,讨厌他们赤裸的理念,拥护的人们,喜爱他们赤裸的真实。

在遥远的年代里我读过她几乎所有的书。至今我仍认为,她写得最好的书是花了最大代价写成的《大江大海一九四九》,但是我买她的书,只买了一本《孩子你慢慢来》。

女人的世界里,就应该要有无数的散文、诗歌和童话。女人写童话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先天优势的,你看哈利波特的旋风是如何横扫五大洲的?日本女作家黑柳彻子的《窗边的小豆豆》 是获奖特别多,争议也特别多的经典童话,因为其蕴含的教育意义,事实上推行的教育理念而从众多童话中脱颖而出。

我在12岁小表弟的书橱里看见这本书,窃书心切,一屁股坐下来就读到天黑。像做完一个半是真实半是理想的梦。每个人读完这本书都可以想好多自己的事,回忆的甜蜜只有一半,遗憾和思索却更多更多。

补充:

阅读原文

闽 ICP 备 2021009779 号 - 1 | Copyright © 2020 华丽 | Powered By Hu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