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读书之活点地图2014——在一个城市找一本书

Author

恕姐

PublishDate

2014-08-18

category

恕姐的书推

在武汉,在哪里买书,可能真的不成问题,不过身在武科大,在哪里买书,好像还是蛮成问题的。我上大一的时候,学生会主席给校长信箱写万言书让我们签名,就提了这一条——大学周围哪里能没有书店呢?学长当时慷慨激昂:武大华科就不说了,理工大门口就是图书城,中南财大门口书店一条街,你想要的一切法律书籍都可以买到!十年过去了,我母校现在也没啥长进,我看武科大也一样。其实作为一个大学,除了有好的图书馆,好的书店也十分重要。好的书店,不是用来卖各种教材教辅的,也不是用来卖小时代和郭妮的,也不是用来卖《我的成功可以复制》、《成功学羊皮卷》和《如何做一名好员工》的。

香港城市大学旁边有著名的PAGE ONE叶一堂书店,北京大学旁边有著名的万圣书园和风入松书店,牛津大学旁边有著名的BLACKWELL学术书店。

有学生想买好书,但是没有书店。或者说书店开了,没有市场,大家都不来买,只好关张。不论哪种情况,或者两者兼有,都是一所大学的耻辱。这种耻辱,是一个文盲的标签,印在这所大学的每一个师生身上。

在这个电子书滥觞的时代,喜欢看纸质书的人是不是越来越小众了?可是我相信,墨香悠扬,纸张窸窣,是人类眷恋的舒适感觉。无论科技如何发达,纸质书本都终将存在,这些爱书的人也终将存在。

传说每一个人记忆里都有一个悲伤的故事叫做「别人家的孩子」,我身边就有这样一个好朋友叫小船,她与我相熟十几年,是我周围一个最是爱书如命的人,不逛街、不化妆、不打游戏,这辈子全部的业余时间都献给了读书事业。我在读《三重门》的时候她在读《1984》,我在读张爱玲的时候她在读西蒙娜薇依,我终于开始读《苏菲的世界》的时候,她特开心地拿出三大本车尔尼雪夫斯基的摘抄,还很大方地复印了一份给我,开始跟我探讨俄罗斯的思想谱系——我当时都快哭了,觉得此生都活在她的阴影之下,绝无超越可能。

但我不得不承认,有这样一个「别人家的孩子」当你一辈子的挚友是一件很励志的事情,我很快了解武汉有哪些神奇的书店,很快对各大出版社如数家珍,很快了解哪里可以买到最便宜的好书,我们聊起那些作者的八卦,就像两个猎奇的低龄粉丝儿一样。

小船带我加进了几个读书爱好者的q群,常有好友推荐一些并不常见的精品书,在群里扩散一些作家签售和见面会的消息,我的朋友圈就这样一步步地扩大,这些人热爱生活,热爱真理,偏不会与你探讨任何红尘俗事,是清淡如水的君子之交。

我在大学期间,跟大多数人一样,只知道逛大书店,这些大书店包括光谷步行街旁边的光谷书城、武汉理工对面的图书城、各个新华书店以及中南路上的外文书局。大一的时候我第一次看见外文书局,第一次看见港台出版的竖体书,如同发现了一个新世界,周末一呆一整天,觉得满手余香。当时全班都买不起电脑,直到大四,班上才有一半的同学陆续买了台式机。读书和用收音机听广播,都是我们课外娱乐的主流。那时候你说你的爱好是读书,没有人会觉得你在故作清高。

大书店用来买教科书正好,很多人觉得不是专业学者教科书好难看,其实这个世界上最经典的教科书永远都是入门级,绝对通俗易懂,看不懂的说明编者水平不高,那也不用看了。尤其是国外著名学者的译著,诸如曼昆的《经济学原理》、谢弗的《社会学与生活》、霍勒斯.贾德森的《创世纪的第八天》等等,都是外行人士一看就懂,译本也都不错的好书。对一块学问感兴趣,先去读其最专业的教科书,是一个很逻辑的好习惯。比如你想了解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犯罪心理学》都简单通俗超级好懂,读完你就是一个半专业人士,比你直接看《读心术》、《催眠术》、《占星术与心灵疗愈》这样的速成畅销书要靠谱得多。

最新的大书店是汉街的文华书城,其开放程度堪比广州步行街的联合书店,都是里面联结着各种各样的小店,可以品茶品酒品咖啡,可以玩纸玩陶玩玩具。最多的是各种少年人,未必逛得起汉街也未必在乎奢侈品的少年人,坐在每一层楼的台阶上,台阶上有免费供给的坐垫。读不要钱的书,一直读到天黑也没有人来管你。这种最邻家的生活方式,其实恰是最有钱也买不到的自由。

读研之后,花钱逐渐大方,认识的好友也多了,去的好地方也多起来。最常去的是樱花大厦26层的德芭与彩虹书店,那里熙熙攘攘挤着许多人——都是跟我一样不花钱装小资的人。A咬着奶茶的吸管在沙发上复习一本托福字典,旁边的地毯上B却在看原版无字幕的意大利电影。店员MM知性而温婉地端着松饼和咖啡穿梭其间,还有专门来拍照的人。德芭与彩虹书店开了好几家,这家专卖各种进口绘本,白色的屋子里,图画书搭着木质手绘的卡通小摆件,人的心情会变得清新简洁。

小船此时已在欧洲,她拍各种哥特和巴洛克风格的建筑给我看,还拿一些异域风情的书店内景来刺激我。中国人读书不多不应说是传统,更像是一个商业价值至上的社会遭遇了娱乐至死的文化冲击,衍生出的文化窠臼。即使是上海最发达的独立连锁书店——猫的天空之城,也不是卖书为主,而是卖自产的明信片、手绘书签、手作涂鸦本等衍生文化产品为主。不过我不应该示一个城市的弱,我发给她我拍的书店照片,她很惊讶:这是哪里。我有点卖弄地说:这是武汉天地的德芭与彩虹书店。

这家店是另一种风格,室外花架木椅像个舒适的老书房,怀旧风的室内是原木地板和昏黄灯光,店员却是时尚入流的90后帅哥美女(我有小学弟曾在这里打工)。这家店卖的都是普通的书籍,适合读书不太专精的小清新。我在一盆淡黄色的香水月季旁边翻完一大本《武大优秀历史建筑》,抬头望窗外的雨,很想一辈子就在这里住下去,哪里也不用去,没有人陪我也没关系。

武汉有钱人其实并不少,经常看见在光谷书城或者崇文书城里,人们拿着超市常见的拖车,一买买一堆成百上千元的原价正版书倒换到私家车后备箱里,令我等屌丝啧啧咂舌。 现在尚且存活得下去的一般有以下几种书店:

  1. 店主自己就笼络了一批原创作家,自己出版自己卖,比如上海的蒲蒲兰poplar绘本馆。
  2. 开创自己的小清新品牌,主要卖明信片或者线装本这种文化衍生品的小资品牌书店,比如好多个城市都有的「猫的天空之城」
  3. 纯会员制的付费社区书店,以月票或者年票的形式以社区书店的形式存在着,兼搞一些亲子活动或者科普活动神马的,国外有很多这种书店,对于社区生活的普罗大众应该是很方便并且很必要的。比如北京的雨枫书馆。
  4. 主题书店,比如上海的大众书局乐成店,就是专卖女性图书的。

BUT,很奇怪的是,武汉这座城市,以上这些书店都米有。这么一比较,顿时好累好空虚,感觉不会再爱了。

聊胜于无给自己找乐子的话,坐落于昙华林中央的融园咖啡馆经常举办一些读书活动,兼有读书俱乐部的功用。这栋房子很美,所处地段也很迷人。

大水的店也在昙华林,店里有一个大大的书架,这家店很早就很著名(其实它并不算是书店),但我拐进去确属偶然。当时我正遭遇一场精神上的灭顶之灾,每天顶着一片小乌云,默默独自琢磨弃城逃跑这桩事情。张大水著名的手绘台阶没有吸引我,吸引我的是那个大大的书架。书架上摆满了店主热爱武汉的理由,书名全都像遍地都是的阳光那样浮浅、廉价又自然。由于纠结我的都是某些牛角尖的高深命题,所以这种大白话不要钱理所当然的态度就特别容易击中我,那些书名让我忽然愣怔心软,下一瞬间我听见自己说:要不咱就留下来继续呆着试试看?

豆瓣上天天打广告的隐形人咖啡馆是武汉市唯一一家从一开始就以读书会为卖点的咖啡馆,从它08年开业的第一天起,就在豆瓣同城上每周打广告,每周一个主题,直到现在也未间断,会员人数却越来越多。

很多小型的咖啡馆和书吧也兼起了卖书的功能,光谷步行街的「故事」书吧,建设大道的参差咖啡,中山路的八英里悦读馆,都是可以看书的地方。

与朋友交换书讯回来,第一件事就是上网买书。网上购书就图一个字,便宜。看好的书一本本存在收藏夹,等低过六折我就买。

打折买到任何东西都会形成超爽的正向刺激。我攒钱买书逐渐上瘾,好多的旧书摊我也一家家去逛。广八路的天卷、螃蟹甲的红楼、武大工学部枫园食堂二楼的小隔间……有一段时间我很变态地在每本书的扉页上要写上我是几折购买的。买到四折以下的书可以快乐一整天。

暑假里闲的无聊的时候就只好出门避暑,图书馆永远是个好去处。

老省图坐落在红楼旁,是一栋民国时期的老建筑。拜访省图的人并不少,但是管理并没有多少热度。武汉市的湖北省图书馆每个暑假都招收志愿者,但报名的还是以中老年居多,大中学生不是不去省图,他们都是一大早排队去抢声音图像阅读区的软座看电影的。武汉的文化正在急速的发展中,但是市民的文化精神发展却没有跟上硬件的建设。上海市的各博物馆和图书馆总是有许多的中学生大学生当志愿者,他们的年轻营造出一种理直气壮的氛围,这种个人的坦然会逐渐营造出一个城市的自然人文气质,恬静又蓬勃。

我的好朋友阿当告诉我,要看图书馆,现在的中国城市中,深圳的图书馆无疑是最好的,其整饬高效,兼以趣味,乃是一种理念,不单单是「大」或者「新」所能有。于是我在深圳的短短一天,第一件事就是去拜访其市图书馆。

深圳的图书馆在市中央,与音乐厅并肩而立,其设备之齐全,读书区之舒适,简直让人动容。规范的硬件和制度带来了良好的秩序,我背着硕大的背包在一楼逛来逛去也无人侧目,男女老少显然都是常客,带着水壶和背包,在亮黄色的灯下各占一隅,安静埋头,竟比大学的图书馆还要怡人。

广场的另一面是深圳市最大的深圳书城,名字就叫做中心城。这是当年孤陋寡闻的我,第一次看见如此之大的书店。这家书店比武汉的销品茂还要壮观上几分,城中有若干餐厅、盥洗室、礼品店和休息区。

我恨不得放下背包不走了。这样的书店,这样的图书馆,很容易让一个头发长见识短的年轻人对一座城市瞬间产生「一见钟情」的好印象。深圳人民真的幸福呵!华灯初上,我在广场中间的草地上坐下来,竟是幕天席地,像进了自己家的大客厅一般,海风和煦,这种微醺的幸福感定格下来收入一个人的独家记忆,那些气味和声音都毫发毕现。广场中央,各种肤色的各色人等开始卖唱,背景是高大的深圳市音乐厅。

对,就是这首歌,Priscilla Ahn的A Good Day,这是我梦想中的城市,我梦想中的生活。

新的省图于2012年的9月在沙湖南畔开馆,距离汉街很近。因为它新,所以显得格外健全。凡所应有,无所不有。我在一条没什么公交的小路上走了好久,终于看到这一座满脸写着不差钱的庞然大物如散了黄的字典一般大喇喇摊在一片安静的荒地,那一瞬间我竟然产生了一种目瞪口呆的惊艳感,这种对一座单一文化建筑的惊艳还只有见到广东新省博和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时出现过。那种技术与情怀并存的巨大存在感,真不枉我个路痴从遥远的郊区跋山涉水进城来看它。

图书分馆如同古人分家,有种越分越穷的捉襟见肘,省图的馆藏丰富用途先进,但纸质图书量并不算大,跟它豪华的硬件比起来,性价比比武汉好多大学的图书馆反倒都差远了。水嫩嫩的学生娃很多,忽略那些带电脑耳机看电影谈恋爱的,还真像是一个升级版的大型自习室。缺点是少儿图书馆与主图书馆并不像深圳图书馆那样完全分开独立,所以坐在工科图书的小角落,还是能听见不服管教的幼儿在不知哪一层楼此起彼伏的无由嘶吼。

十分钟之后,所有的惊喜和惊悚就都会悄然远逝,有一种姿势叫做「入迷」。读书人对书的适应性比什么都强,其他的一切都不重要。各大城市的现代化图书馆差不多都是同样的范儿,方便又简捷,与此相配套的——虽然姗姗来迟——市里每一个新建的地铁站里也都有了简易的流动图书馆。基础设施的建设只会越来越好,区别只在于钱和时间。我很俗气地想:虽然呆在了这样一个城市,但是好赖我们周围的一切都在变得越来越美好。不但我们,而且以后我们的后代,都有地方读书,有地方买书。这个城市时而懒散时而蛮横时而神经病,但为了取悦我们,陆陆续续建了那么多有的没的,通俗又刺激的欢乐谷,残忍又高端的松鼠乐园,但只有这恢弘又安详的图书馆,「我可能不会去,但是它必须在。」是一个哪怕最伧俗的市民「岁月静好、平安喜乐」的那点隐秘小心思最妥帖的保证。

阅读原文

闽 ICP 备 2021009779 号 - 1 | Copyright © 2020 华丽 | Powered By Hugo